五一前夕,我校經濟管理學院收到了來自市物價局的一封表揚信,信中對我校2013級工商管理專業(yè)的學生曾憲玲拾金不昧、想方設法尋找失主的感人事跡大加贊許。
我校大學生記者團的學生記者獲悉消息后,對此事做了進一步的采訪。
“我給曾憲玲同學打電話,約她見面聊一聊,她幾番推托之后終于同意和我在教室見面說說撿東西的經過?!睂W生記者鄧潔說。見面后,曾憲玲講述了事情的經過。4月23日晚7點左右,她從新化小區(qū)的姐姐家吃完晚飯準備回校時,在巷口的地上發(fā)現一本存折、城鎮(zhèn)職工醫(yī)療保險本以及1400元現金,她撿起后在原地等了二十余分鐘不見失主來找,她就先回到了學校。當晚曾憲玲仔細翻閱這些物品之后,在城鎮(zhèn)職工醫(yī)療保險本上發(fā)現了失主的姓名與工作單位。第二天,她主動來到失主的工作單位,將失物交還給了失主本人。
撿到錢包很糾結
一些人撿到東西可能會很高興,可是曾憲玲卻高興不起來,甚至感覺有些糾結。她說,倒不是在想自己該把東西還給失主還是自己留下,而是等了半天沒人來找,只好拿回學校,這個錢包就成了壓在心頭的一塊石頭。失主會不會很著急?怎樣才能盡快找到失主?錢包應該如何保管?會不會給自己帶來什么麻煩……一連串問題擺在自己面前,感覺這錢包簡直就像個燙手山芋,直到在醫(yī)療本上發(fā)現了失主的姓名和工作單位才放下心來。
失主的三個驚訝
第二天,曾憲玲按照醫(yī)療本上的信息找到了失主單位,失主劉利民是市物價局的一名工作人員。當失主拿回自己的東西時很驚訝,一是失主當時還沒有發(fā)現自己的東西丟了;二是自己丟了東西竟然還有人主動找上門給送回來;三是劉利民非常感動,馬上拿出兩百元給曾憲玲要表達感謝之情,曾憲玲堅決不收,趁失主不注意,把錢放在桌子上悄悄地“溜”走了。

她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記者到物價局采訪此事,物價局機關黨委書記王會臣說,曾憲玲同學是好樣的,不僅是你們齊大學生的榜樣,也是我們物價局同志學習的榜樣,更是我們這個社會學習的榜樣,她拾金不昧的行為傳遞了正能量。
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其實這件事真的沒什么,就是一件小事而已,換誰都是應該這樣做的,從小媽媽就告訴我,寧可自己吃虧也不要去占人家便宜?!痹鴳椓徇@樣說。
如曾憲玲所說,這樣的事情在齊大校園中確實也不鮮見。齊大校園中每天有兩三萬師生在活動,幾乎每天都有丟東西的,撿東西的,小到鑰匙、眼鏡,大到手機、錢包,失而復得是很平常的事情。4月初,記者團的一位同學在教室上自習,離開的時候手機落在了教室,被一位同學拾到,這位同學通過手機上開著的QQ,主動聯(lián)系到了失主,送還了手機。無獨有偶,就在曾憲玲同學送還所拾物品的當日,音樂與舞蹈學院的大一同學馮興玉在東區(qū)食堂就餐時撿到了一個錢包,里面有身份證、銀行卡和一千多元現金,他主動和食堂經理說明了情況,還上網發(fā)布招領信息,失主很快就拿回了自己丟失的東西。
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重要內容,齊大學子拾金不昧的行為正是大學生踐行核心價值觀的一個體現,也是齊大“為人、為學、為師”教風得到彰顯的一個例證。
(大學生記者團 學生記者/劉鳳偉 鄧潔 攝影/張逸婷 王雪鵬 編輯/段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