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下午,校黨委書記李海紅,校黨委副書記蓋元臣與大學生志愿者相約圖書館靜飲軒,共品下午茶,暢談“鴻雁”心聲,傾聽大學生志愿者講述他們的志愿服務故事。食品與生物工作學院黨委書記楊淳,校團委副書記蘇醒、遲生茂,食品與生物工作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趙振華,校團委負責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的指導老師周一揚等參加了座談交流活動。


初夏的季節(jié),明媚的午后。圖書館靜飲軒茶室,師生暢聊大學生志愿服務的苦樂與感動。
文學與歷史文化學院的研究生佟赟康同學講述她與“鴻雁工程”的不解之緣;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張璇同學講述她遠赴貴州山區(qū)扶貧支教的故事;土木建筑工程學院的徐琳同學講述了利用新媒體參與志愿服務的心得與體會,以及身為齊齊哈爾文化宣傳員的教育與傳媒學院侯圓圓同學在博物館做義務講解員的故事。
分享夢想,收獲愛心


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楊淳和食安122于丹同學介紹了“鴻雁工程”的發(fā)起、期間工作及其意義和目標。鴻雁工程發(fā)起于1998年,原生命學院食品安全系生物工程專業(yè)學生與哈拉新村小學的同學們發(fā)起了“大手牽小手,書信傳真情”的愛心互助活動。在2001年,“鴻雁工程”發(fā)起人楊淳老師等人受邀參加梅里斯庫木勒節(jié),庫木勒節(jié)是齊齊哈爾達斡爾族的一個特定節(jié)日。在接下來幾年的“鴻雁工程”中,同學們發(fā)起了齊大一日游,包括帶領小朋友們參觀齊大校園,參觀標本室,參觀運動會等等。在2013年,習總書記提出“中國夢”后,參加鴻雁工程的同學們和小朋友們開展了“大手牽小手,共話中國夢”的活動,其內容是讓小朋友們以繪畫的形式說出自己的夢想,此外,她還說道鴻雁工程在其他方面的內容,例如“共植希望樹”、“敬老院送愛心”等等?!傍櫻愎こ獭笔俏倚4髮W生志愿服務的品牌,曾榮獲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團省委、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廳的命名表彰。
分享故事,收獲感動


“鴻雁工程”參與者、受益者和服務者、 文學與歷史文化學院的研究生佟赟康同學深情講述了“丘吉爾與青霉素的故事”,她說,這個故事中體現(xiàn)的“友愛,善良,互助”的精神正是我們的“鴻雁精神”,她講述了自己作為“大手牽小手”中的“小手”參觀齊大校園的經歷,她說,我參加鴻雁工程已經好多次了,從開始作為一只‘小手’,到后來作為一只長大的‘小手’,鴻雁工程的果實,來分享我的經歷,再到今年我作為一只‘大手’的身份,去牽起另外一只‘小手’,整個的過程是一種愛的傳遞,它讓人類本性中的愛發(fā)揚了出來,我很感動。記得我第一次參加鴻雁工程的時候是在3年前,那是學校選了30個孩子,我是其中的一個,照片里像假小子一樣的女生就是我。至今都記得,那天的陽光很燦爛,盡管15年已經過去了。那天跟著老師參觀了齊大。在進齊大校園之前,我自己準備了好多要說的話,但都沒來得及說出口。那天我們參觀了標本室,琳瑯滿目,栩栩如生,都特別漂亮。我們還品嘗了酸奶,參觀了實驗室。雖然僅僅有一天,但是心里的東西已經足夠我回憶了。 后來我又回到了齊大,我又再次參加了鴻雁工程。因為我覺得齊大對我來說是我的啟蒙者。去年我說過,我希望以‘大手’的身份來參加鴻雁工程,然后就得到了你們的大力支持,然后今年就真的參加了。我看著他們就跟看著當時的自己一樣,有那么一種朦朧,和對哥哥姐姐的喜歡。這次活動吸引了很多領導,老師來參加活動。從開始到現(xiàn)在我都是一個受益者,你們一直在為這個活動辛苦,你們是默默工作的人,我覺得我是作為一個人生的經歷來和大家分享,我覺得我很驕傲,我希望,我這些小丫頭可以接下我手中的接力棒,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我也明白我現(xiàn)在的責任很重,我需要睜開我自己的臂膀,去給他們塑造一個非常溫暖的港灣,讓她去成長,讓她有一個正確的人生理念,才能為我們這個社會做出貢獻。
食品與生物工作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趙振華表示,“鴻雁工程”自1998年發(fā)起,到現(xiàn)在18年,一直在服務,從未停止,這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他表示希望把“鴻雁工程”推廣開來,希望同學們一起獻愛心。
分享陽光,收獲快樂


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食工123張璇講述了去貴州支教的經歷和感受,她說在2014年1月,我和幾個小伙伴自費去貴州山區(qū)某所小學支教,在該校老校長的接待下住進學校,開始了為期20天的支教,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眼神觸動了他們,他們希望好好的教給孩子們知識,并鼓勵他們好好學習,希望可以用自己的知識幫助她們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她說,除了每天上課,我們還有很多課余活動,我們教他們跳舞,打拳,手語歌,最后一天我們還組織了一場文藝匯演,相信這會是留給我們彼此最深與最真摯的印象。我們還有一項工作時走進學生家,切身感受山區(qū)孩子們的家庭。我們希望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知識改變他們自己的命運。用自己的真知灼見回報他們的家鄉(xiāng),為自己的家鄉(xiāng)做一點貢獻。最后的最后我想說,我們無時無刻都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感謝身邊的人,感謝帶給我們成長的每一件小事。




土木與建筑工程學院2012級徐琳同學累計志愿服務500多個小時,被黑龍江省文明辦志愿服務機構授予兩星級志愿者。她利用黑龍江省志愿服務系統(tǒng)網絡平臺向參加活動的師生講述了她多年來堅持志愿服務的故事。她表示,每個人點滴志愿服務,就能匯聚成強大的正能量,溫暖我們的社會,助力我們的成長,點亮我們的人生。志愿服務工作,我會一直堅持下去的,希望有更多的人參加。


校黨委書記李海紅向大學生志愿者表示慰問和感謝,向他們勵志成長、服務社會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他說,艱苦礪人才,實踐出真知。社會實踐是一條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途徑。同學們在志愿服務社會的過程中,識社會,經風雨,受鍛煉,做貢獻,長才干,從心理素質到意志品質,從社會閱歷到道德情操,同學們的綜合素質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傳播了正能量,樹立了好形象,為學校增輝。與同學們分享一起分享志愿服務的心路歷程,真的很感動,也很受教育、很受啟發(fā)。學校將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大學,全力為同學們成長成才創(chuàng)造條件,為同學們服好務,同學們自己也要勤于實踐,刻苦學習,努力為實現(xiàn)“中國夢”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